(相关资料图)

镇村干部和农技员正在察看旱稻长势。

本报讯(张明唐明平文/图)“稻花香里说丰年”,8月24日,笔者在仪陇县观紫镇长虹村看到,100亩旱稻已近收获期,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骄阳下,阵阵微风卷起的金色稻浪,为田野披上了“金装”。

“我们的旱稻种植成功啦,看,稻谷颗粒饱满,每一蔸秧苗平均分蘖达30到40片,每一穗谷子有450颗以上,效果良好。”长虹村种植大户杨德平捧着手中沉甸甸的稻穗,激动地说。

走进旱稻地里,笔者看到,很多土壤已经开裂,但稻谷却长势良好,随风起伏,一片金灿灿的丰收画卷尽收眼底。据介绍,旱稻是一种可在旱地种植的常规稻,其节高枝粗,防虫害、抗风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主要靠自然降水满足生长,旱种旱管,适应性强。

年过半百的杨德平酷爱钻研科学种田技术。去年,他试种了“天雨8200”旱稻品种2亩,经过科学管护,亩产500余公斤。“今年,我和10余户村民又试种了100亩,再等一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收割完。”杨德平说,田里种植的水稻刚刚收割完,地里种植的旱稻稍晚,还需一星期左右收割完,亩产可达500公斤。

“旱稻适宜在一些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望天田’种植,明年,我们村准备利用整治过后的、不宜种植其他作物的田地,尝试种植更多的旱稻。”长虹村党支部书记杨祥勇说,今年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旁边地里的大豆苗都被烤干了,旱稻还是绿油油的,可见其非常耐高温、耐干旱。

关键词: 尽收眼底 灌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