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仪陇融媒(记者 熊德科 见习 易炳林 陈彦宇)眼下正值秋粮归仓的时节,粮食稳产增收是关键。在高温缺水条件下如何保证粮食基本产量稳定?在福临乡建华村700余亩水稻田里,当地村民在村委的组织下因地制宜引河水抗旱,确保秋粮顺利归仓。

在福临乡建华村的一处水稻田里,村民徐仕刚正顶着高温在自家稻田里查看秧苗的长势,望着干裂的稻田和干瘪的稻穗,徐仕刚显得忧心忡忡。目前正值水稻孕穗扬花关键期,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稻田水源极度缺少,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

找问题,想办法。绿水河从建华村穿过,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帮助村民找来抽水机,从绿水河取水,从堰塘放水,再用抽水机将水抽入稻田。

“现在我们水稻正处于灌浆期,由于持续高温可能导致大面积减产,眼下我们每天24小时连续抽水,大约每天可以灌溉40亩,基本能确保正常产量。”徐仕刚说。

据了解,今年入夏以来,当地通过“收一批、保一批、抢一批”的策略,积极寻找水源,保证粮食基本产量。同时,随着近年来该村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蓄水、保水工作日益加强,有效缓解了此次旱情对稻田的冲击。

福临乡建华村党支部书记徐伟告诉记者:“针对今年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我们村两委高度重视,制定了防汛抗旱相关措施,并在前期作了大量的抗旱准备工作,比如说蓄水、保水,现在全村仅有的水量基本能保证老百姓和业主的园区灌溉,水稻、果树都要相应的损失,但能确保基本产量。”

关键词: 因地制宜 相关措施 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