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1649年1月30日,伦敦的清晨阴冷灰暗。天刚蒙蒙亮,人们便迎着凛冽的寒风向英国王宫白厅外的广场涌去,因为在那里将决定英国国王的命运。下午一点三十分,面对广场宴会厅的一扇窗户打开了,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从窗口迈出,走向设在广场上的刑场,国会判处这个统治英国已经24年的专制君主死刑。众目睽睽之下,刽子手手起斧落砍下了国王的头颅。查理一世的人头落地,标志着十七世纪发生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
Part 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七世纪的欧洲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同时发展。英国有着绵长的海岸线,优质的羊毛和丰富的煤矿、铁矿资源。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显现出来。英国面向大海,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推动了国内造船、毛织、采煤、炼铁等工业的迅速发展。英国的新呢布质轻,色泽鲜艳,价格低廉,畅销欧陆。毛织业的迅猛发展,引起了羊毛价格大幅度上扬。为了获利,一些贵族和乡绅驱赶农民,将他们的耕地用篱笆圈围起来,改作牧场。圈地运动使资本主义渗透到乡村,瓦解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但是,资本主义在英国的发展,受到了旧贵族和教会人士的抵制。他们厌恶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更害怕资产阶级颠覆他们在传统社会中的特权地位。但是,都铎王朝保护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希望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国家强大起来。资产阶级同王权的合作使英国日臻昌盛。
Part 3
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帝国的无敌舰队,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莎士比亚生逢其时,他无比自豪地称,英国是另一个伊甸园、半个天堂,是镶嵌在银色海洋中的宝石。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为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画上了句号。伊丽莎白无嗣,根据继承法,王位传给了她的侄外孙——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斯图亚特,称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开始。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资产阶级和王权的关系急剧恶化。
研究学者:“詹姆士一世是一个来自苏格兰的国王,他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君主,还是一个专制主义理论的炮制者。早在1598年他就写了一本书,叫做《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律》,他在书中鼓吹君权神授论,说君主的权利是上帝赐予的,要人民绝对地服从他。在成为英国国王以后,他力图摆脱英国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将自己的权利绝对化。但是这种做法是与历史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是注定要失败的。”
Part 4
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王后安妮公主挥金如土,生活极其奢侈。为了偿还债务,他出卖爵位,强征新的进口税,并大量甩卖王室土地。此外,詹姆士能够聚敛钱财的唯一途径,就是取得议会的同意,征收附新税。英国的议会是由中世纪国王从臣民中召集的咨询会议演变而来。议会分成两院,代表主教和世袭贵族利益的上议院,和代表城市和各郡利益的下议院。只有议会有权增税,斯图亚特王朝要在英国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首先要解决税收问题。詹姆士一世在税收问题上与议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1625年,詹士一世去世,他24岁的儿子查理继承王位,是为查理一世。查理一世继承了他父亲的君权神授的思想。1625年至1630年,英国与西班牙、法国爆发战争,查理一世以此为由向全国强迫借贷,实际上是向有产者征收一定比例的土地税和财产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此反应强烈。1627年,5位爵士因拒绝缴纳借贷金,未经陪审团审判程序就被捕入狱,引起全国更大的愤怒。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谴责国王违反法律,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要求限制王权。
Part 4
次年3月,查理一世强令解散议会,议长芬奇准备退席休会,被愤怒的议员按在座椅上。他们以鼓掌的方式连续通过三项决议,号召人民拒绝缴纳未经议会同意的非法捐税,并宣布自愿缴纳者为叛国者、人民的公敌,资产阶级和王权的斗争白热化。从1629年直到1640年,查理一世再也没有召集过议会,其间11年被称为国王个人统治时期。尽管没有议会,资产阶级反对国王的斗争并没有停止。1635年查理一世向全国征收造船费,波澜再起。造船费原本是战争时期向沿海城市征收的临时捐税,但查理一世要将它作为一种固定税收推广到全国。1637年,白金汉郡乡绅汉普顿故意拒缴20先令船税,以便制造上法庭辩论的机会,法庭宣判汉普顿败诉,但他在法庭上对国王非法勒索的抨击点燃了人民的怒火,引发了全国大规模的抗税风潮。
Part 5
在宗教方面,斯图亚特王朝支持国教,强迫实行宗教统一。国教是在享利八世宗教改革时期确立起来的,它保留了罗马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圣事仪式,如祭袍、蜡烛、祭坛、十字架等。十六世纪后半期,英国出现激进的宗教改革派别,他们坚信对上帝的崇拜行为最重要的就是集中精力诵读和解释《圣经》,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建立没有教士、没有圣事仪式的福音教会,被当时人称为清教。资产阶级拥护清教,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反对清教,认为它有颠覆教会和国家秩序的危险。1633 年查理一世任命强硬的国教徒劳德为大主教,残酷迫害不尊国教者。许多清教徒因此移民去了美洲,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查理一世强硬的宗教统一政策,首先在苏格兰引起反叛。为了筹措对苏格兰战争的费用,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11月重新召开议会。但事与愿违,议会拒绝讨论新的税案,还要追究国王及其顾问在无议会统治时期滥用权力的责任。他们要求处死大主教劳德和国王的政治顾问斯特拉福德。议会再次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领导中心。国王愤怒了,1642年1月,他离开议会控制的伦敦北上约克。8月的一个狂风大作的傍晚,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升起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内战爆发了。内战将英国分裂为两半,经济落后旧贵族势力强大的北部和西部地区支持国王,资本主义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支持议会。
Part 6
内战初期,王党军队接连取胜,威逼伦敦,直到克伦威尔在议会军中崭露头角,战局才出现转机。克伦威尔是英国东部亨廷顿的一个普通乡绅,虔诚的清教徒。按照沃里克勋爵的描述,他是一个质朴的人,穿着一套由一个乡下鳖脚的裁缝缝制的布衣。他1640年被选入议会,是坚定的反国王议员。克伦威尔从家乡等信清教的农民中招募和训练了一支骑兵,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为信仰而战的英雄气概。1644年7月,克伦威尔指挥的军队在马斯顿荒原大败王党军队,获得铁甲军的称号。同年12月,议会应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改组后的议会军称新模范军,克伦威尔任副总司令,掌握实际权力。1645年6月14日,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消灭王党主力,奠定了内战胜利的基础。内战胜利结束后,克伦威尔支持军方的意见,认为不应对战败的国王抱任何幻想,因为他是一切邪恶势力的希望,必须处死。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派士兵赶走了议会中主张同国王谈判的议员,清洗后的议会被称为残余议会。次年1月,残余议会判处查理一世死刑。
Part 7
欧洲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国王受到人民审判和定罪的先例,因此,查理一世之死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欧洲。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和苏格兰的保王党人相继叛乱,俄国沙皇撵走了英国的使节,法国和荷兰采取了敌对的军事行动,克伦威尔亲率大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并分别于1652年和1654年完成对两地的征服与合并。英国还于1651年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引发英荷战争,荷兰战败求和。根据1654年签订的合约,荷兰承认航海条例,英国确立了在海上的霸主地位。但是,新模范军所取得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民主的胜利。处死国王后,上议院被取消,英国宣布为共和。但残余议会与军队之间的敌意却日益加深,于是克伦威尔于1653年4月用强力解散了残余议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克伦威尔一步步走上了军事独裁的道路。1653年底,他被宣布为护国公,他将全国划分为11个军区,交由直接听命于他的陆军少将指挥。
Part 8
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病逝,其子理查继任护国公。理查缺乏克伦威尔的声望和魄力,无法控制政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于长时期的军事独裁统治也越来越难以忍受。1660年2月,苏格兰驻军司令蒙克率军南下,推翻了护国公政体,恢复议会。为了恢复秩序和稳定,议会决定迎回国王。1660年5月,查理一世之子在做出赦免参与内战的革命者等项保证之后回国即位,是为查理二世。但是在查理二世即位不久,资产阶级和王权再起冲突,这次冲突的根源是宗教问题。
研究学者:“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都特别仇恨罗马天主教,因为在他们的记忆当中,天主教是同前英国女王——血腥的玛丽火烧新教徒的暴行联系在一起的,是同英国的敌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入侵联系在一起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英国新贵族的土地主要来自宗教改革时期购买的教会地产,天主教复辟意味着他们将失去已经拥有的土地,因此他们绝对不容许天主教死灰复燃。”
Part 9
但是,查理二世的宗教态度暖昧,而他的弟弟詹姆士则是公开的天主教徒。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查理无嗣,按照王位继承法,詹姆士将在查理去世后继承王位,那时英国就不得不接受一个天主教的国王。为了防止这种可能,议会中部分议员于1679年提出排斥法案,要求取消詹姆士的王位继承权。在讨论这一议案时,议会中争论激烈,形成两党,支持这一议案的称辉格党,反对这一议案的称托利党。排斥法案未能在议会通过。1685年,詹姆士顺利继位,称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即位后立即着手恢复天主教,他违背宗教考查法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规定,任命天主教徒到军队、政府部门和大学担任要职。此后发布又宗教宽容宣言,意在使天主教在英国合法化。尽管如此,托利党人并未采取反抗行动。詹姆士二世膝下无子,而且年事已高,托利党人认为他去世后他信奉新教的女儿荷兰执政威廉之妻玛丽将继承王位,英国仍然是新教的天下。
Part 10
谁知1688年6月詹姆士老年得子,并经洗礼使幼子成为天主教徒,击碎了托利党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不得不采取行动了。他们联合辉格党人密谋推翻詹姆士二世。但是,为了避免内战时期出现过的社会动荡,他们力图通过政变而非革命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们给荷兰的玛丽和威廉写去密信,邀请他们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1688年11月,威廉率领1万多人的军队在托尔湾登陆,直趋伦敦。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逃往法国。次年,英国议会上、下两院召开全体会议,敦请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但同时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权利宣言,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法律的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未经适当法律程序不得逮捕人和剥夺他们的财产等。宣言还要求国王不得干涉议会事务。威廉在接受这些条件后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权利宣言后经议会讨论通过成为正式法律——《权利法案》。1688 年的政变几乎是不流血的,但它保存了英国革命的成果,被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Part 10
在经历了1640年和1688年两个阶段的革命之后,英国不仅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还确立了议会权力大于王权的君主立宪制,有力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革命,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这场革命阻断了封建专制主义在英国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