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神秘的三星堆玩转起“科技与狠活”,将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这一问题,在7月28日启用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里,或许能寻找到更多答案。近日,记者从三星堆博物馆了解到,新馆将通过全新的展陈方式,增强游客互动性与体验感,充分展示三星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成果。


(资料图)

近年来,三星堆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展开广泛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游客能力,创造出大量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同时,还将传统考古和修复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

“黑科技”助力考古发掘与研究

文物无声,但借助高科技设备,人类更容易捕捉到历史的微光。在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同给文物做CT一样,借助高光谱成像扫描系统,考古研究人员能通过光谱拍摄,识别出不同文物的材料和属性,并对金器、象牙等文物的分布状态进行记录,拿到第一手数据,建立文物图谱数据库,为后期文物修复与保护提供帮助。同时,利用图像增强、拓扑建模等技术,研究人员还能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从考古角度出发,挖掘其背后的故事。

“黑科技”的应用不止给文物拍“CT”,野外考古发掘舱让更多科技手段在这里“集成”。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文物保管部部长余健介绍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大部分是象牙和青铜器,它们对温湿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考古发掘舱,象牙发掘出来很快就会脱水糟朽。”他进一步补充道,考古发掘舱内保证恒温恒湿,这样才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象牙和大型器物的提取准备更好的方案。

三星堆野外考古发掘舱“集成”多种科技手段

“三星堆考古发掘是一项多学科融合研究。”余健说,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39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运用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手段,开展了实验室考古、环境考古、文物现场应急保护、考古装备研发、有机残留物研究等方向的多学科研究,为三星堆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

三星堆3号至8号“祭祀坑”测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余健说,考古发掘中3号至8号“祭祀坑”发现大量灰烬层,研究人员通过最先进的碳14测年,确定了这几个“祭祀坑”的埋藏年代。“距今3200年-3000年,属于商代晚期。”

文物修复也有了“科技范儿”

文物修复遇上现代科技,就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手艺活”。

不少参观过三星堆博物馆的游客,都对博物馆展出的象牙印象深刻。2021年开始,三星堆3号至8号“祭祀坑”共计新出土600多根象牙。这些象牙为“饱水象牙”,经过3000年的埋藏,变得糟朽脆弱。

如何安全提取象牙并对其进行“诊病治疗”?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通力合作,创新使用了一套保水象牙提取及保护的规范技术和操作流程。这套技术和流程不仅能相对完整地对象牙进行提取,还可在提取后进行脱水加固。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已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将形成国内外领先原创成果,并在骨角质文物等领域推广,最终实现我国文保技术的全面提升。

三星堆出土编号文物17000多件,相对完整器物有4000多件。“全部修复,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可能实现。”曾有文保人员如此感叹。然而,随着文物领域科技应用水平的提高,尤其当AI技术用于辅助文物修复,让这一难题有了新的突破口。

AI辅助修复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

前不久,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再现两件跨坑拼对成功的大型青铜器——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和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引起文博界的广泛关注。余健说,这两件重器就是通过AI辅助文物修复完成模拟拼接的。

“通过虚拟的手段,把文物的每个部件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AI算法,找到相应的衔接点把碎片拼接起来。”余健说,出土文物的拼装工作非常繁琐,但借助于虚拟手段,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高效。此外,文物模拟拼接后形成的“数字文物”,还可以作为一种数字化资源,应用到文物展陈、文化传播以及文创开发等领域。

插上数字翅膀让文物“活起来”

6月15日,三星堆数字展“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全球巡展”首站在深圳万象天地唯美开幕。展览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12K数字科技为手段,清晰再现古蜀文明神秘面纱之后的绝美面容,实现了“文化+科技+艺术”深度融合。

12K技术微距拍摄的三星堆文物,让网友得以“脸贴脸”沉浸式看国宝;裸眼3D重现三星堆古城过去辉煌;三星堆文物开口说唱刷屏朋友圈……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积极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AR/VR/MR等技术,为古老的三星堆文化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三星堆数字展“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全球巡展”

数字化“新表达”让三星堆频频跨界出圈,但三星堆没有止步于此。

前不久,腾讯与三星堆博物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慧博物馆、数字文博、IP融合、内容营销等方面推动“科技+文博”深度融合。此外,双方还搭建了数字孪生运营系统,通过深入分析数据价值,实现对博物馆所承载的穿越数千年的三星堆文化底蕴的记录、留存、展示,并做到全面智慧化管理。

基于近年来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三星堆博物馆正积极打造“数字三星堆”。“我们计划和世界各地博物馆一起合作,在其官网上进行三星堆数字展览的推介。”余健说,通过这种方式,无需文物出境,三星堆就可以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传播。

三星堆丰富的数字资源,也为文创提供了源头活水。在余健看来,文创不是简单地通过数字资源做文物“复制品”,而是对“数字文物”进行二次开发和创作。“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把这些采集的数字资源利用起来,让文物发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