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宁一:中医药文化如何在东南亚“落地生根”?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资料图)

有华侨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药。(可以说)一部华侨华人移民史,也是一部中医药海外发展史。应该说华侨华人作为国际使者与沟通桥梁,推动了中医药和中华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与发展。

【解说】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中医药基于怎样的“因缘际会”走向东南亚?又如何在东南亚“落地生根”,融合发展至今?华侨华人在其间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近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了中医药伴随华侨华人“出海远航”的历史踪迹。

【解说】宁一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中医药交往历史悠久。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据越南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57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来自中国的医生崔伟在越南行医治病,他写了一本叫《公余集记》一书曾经在越南流传。到了秦汉两代,在今天的越南北部与中部地区设郡,中医药的诊疗技术和中医医籍随着人口向南传播,使得越南北部和中部成为东南亚最早受到中医药影响的地区。

【解说】宁一介绍,刚进入东南亚的中医药在理论体系、诊疗技术、实际成效上都超越了当地传统医学水平。后来随着大量华侨移居东南亚,中医药也走向当地寻常社会,受到当地民众欢迎。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越南人称中医为“北医”,中药为“北药”,本土医药为“南医”“南药”。在吸收中国医学精华,并且结合越南的地理、社会、人文和疾病特点的基础上,越南传统医药体系逐渐形成。

【解说】东南亚动植物资源丰富,矿物资源分布也与中国不同。宁一介绍,许多产自东南亚的动植物药、矿物药与香料很早就成为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逐渐进入中医药体系。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到了唐代中后期以后,用作药材的香料是我们从东南亚进口的主要货物。1974年在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文物,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商贸往来的一个缩影。出土文物当中,香料药材数量最多,包括胡椒、槟榔、乳香、龙涎香、朱砂、水银、玳瑁等,都是我国从东南亚各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解说】中医药在东南亚传播发展的过程中,华侨华人在其中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昵?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身处东南亚的华侨同舟共济、携手互助,创办了许多中医院和慈善机构以及中药铺、中药厂,不少业缘类的像中医药的社团也相继成立。他们秉承了慈善公益、弘扬中医宗旨,同时也将医疗关怀惠及当地其他族群。将中医药传播到东南亚各地,也推动了中医药与当地文化融合共生。

【解说】中国古代医家中的养生功法,如五禽戏、太极等,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后,影响了当地众多中华武术爱好者。东南亚地区传自中国的各类宗教慈善场所,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是求医问药的去处。甚至当地的一些饮食文化,也受中医“药食同源”理念影响。

【同期】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宁一

中国人讲求药食同源、以食养生,远赴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就将中医的这种理念与饮食习惯带入当地,并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衍生出华侨特色的饮食文化。肉骨茶就是其中的代表,娘惹菜自成体系,在越南他们的“千古第一茶”莲花茶,取荷花的性味,有清心祛湿之效。这些饮食的习惯都与中医药“调和致中”的理念相一致,保留了深深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解说】宁一表示,当前,中医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让住在国民众日益认同与接纳中医药,使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运用现代理论讲述和阐释中医药文化理念,讲好中医药背后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可以让更多的海外民众理解并接受中医药。

记者 让宝奎 门睿 北京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