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融媒(记者 漆宗英 刘玉莲)近日,铜鼓乡持续开展留守儿童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溺水的危害性,安全快乐过暑假。
在村民邓帮富家中,铜鼓乡的镇村干部正在给留守儿童邓睿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据了解,自暑假以来,为防止留守儿童溺水事件发生,铜鼓乡镇村干部协力合作,精准掌握常住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定期前往各村社走访开展防溺水宣传工作,实现留守儿童家庭防溺水宣传全覆盖。
【资料图】
走访中,镇村干部给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发放了防溺水常识宣传单,并结合当前现实案例,讲解溺水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及原因,告知“危险地带”,消除“知识盲区”,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嘱咐监护人对孩子们加强防溺水“七不两会”纪律教育,对孩子外出要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防范溺水小知识
一、防范溺水“五不要”
1、不要在没有家长的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2、不要在设置警示标示的水域游泳。
3、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4、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度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5、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未控制的慢性疾病者不要游泳。
二、“少年儿童六不准”
1、不准学生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其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游泳。
4、不准学生在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私自下水施救。
三、现场救护:
营救落水者应量力而行,首要先确保自身的安全,可将救生圈、鱼竿、竹竿、衣物、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托至岸边;上岸后应立即清理患者口鼻的泥沙和水草,用常规手法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
应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高足低会降低脑血流的灌注,头低足高位则会颅内压增高。
患者存在自主有效呼吸,应置于稳定的侧卧位,以免发生气道窒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注意将溺水者救起后不要控水。
四、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5~10S;无呼吸或濒死呼吸:2~5次人工通气,吹气1S/次;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有效纠正缺氧是淹溺急救现场的关键。
五、胸外按压:
如果淹溺者对初次通气无反应,应置其于硬平面上开始胸外按压。按压与通气比例30:2。成人按压5~6cm。按压频率是100-120次/分。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立即将患者翻转至一侧,用手指或吸吮器等清除呕吐物以防窒息。怀疑脊椎损伤者应整体翻转。(来源:南充日报)